
今天是7月7日,這是值得億萬中國人民永遠銘記的日子——七七事變84周年。歷史,總是在重要時間節(jié)點勾起回憶和反思、傳遞精神和力量。84年前的今天(1937年7月7日),侵華日軍在宛平城外盧溝橋悍然發(fā)動“七七事變”,中國軍民奮起抵抗,拉開全民族抗戰(zhàn)的序幕。自此,山河破碎,大半個中國被日軍踐踏。

“盧溝橋!盧溝橋!男兒墳墓在此橋!最后關頭已臨到,犧牲到底不屈撓;飛機坦克來勿怕,大刀揮起敵人跑!盧溝橋!盧溝橋!國家存亡在此橋……”這是《盧溝橋歌》的歌詞,如今,84年過去了,這首歌中透出的悲壯與豪邁,仍讓人動容。
84年歲月,一晃而過,盧溝橋上的硝煙早已散去,中國發(fā)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一個充滿生機的中國,一個充滿希望的中國,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。但曾經(jīng)的苦難不能忘,無數(shù)犧牲不敢忘!

【歷史回望】
七七事變,又稱盧溝橋事變,發(fā)生于1937年7月7日。1937年7月7日夜,盧溝橋的日本駐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,徑自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軍事演習,并詭稱有一名日軍士兵失蹤,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(今盧溝橋鎮(zhèn))搜查,被中國駐軍嚴詞拒絕,日軍隨即向宛平城和盧溝橋發(fā)動進攻。中國駐軍第29軍37師219團奮起還擊,進行了頑強的抵抗?!捌咂呤伦儭苯议_了全國抗日戰(zhàn)爭的序幕。

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侵吞我國東北后,為進一步挑起全面侵華戰(zhàn)爭,陸續(xù)運兵入關。到1936年,日軍已從東、西、北三面包圍了北平(今北京)。從1937年6月起,駐豐臺的日軍連續(xù)舉行挑釁性的軍事演習。1936年,日本華北駐屯軍以卑鄙的手段占領豐臺,將下一個目標定在了盧溝橋。七七事變爆發(fā)前夕,北平的北、東、南三面已經(jīng)被日軍控制:北面,是部署于熱河和察東的關東軍一部;西北面,有關東軍控制的偽蒙軍8個師約4萬人;東面,是偽“冀東防共自治政府”及其所統(tǒng)轄的約17000人的偽保安隊;南面,日軍已強占豐臺,逼迫中國軍隊撤走。

這樣,盧溝橋就成為北平對外的唯一通道,其戰(zhàn)略地位更加重要。為了占領這一戰(zhàn)略要地,截斷北平與南方各地的來往,進而控制冀察當局,使華北完全脫離中國中央政府,日軍不斷在盧溝橋附近進行挑釁性軍事演習,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。
七七事變的整個過程清楚地表明,它是日本政府、財閥、政黨的共同意志,絕不是什么日本少數(shù)軍人牽著軍部、政府的鼻子走。它是日本大陸政策的必然發(fā)展和有計劃有準備的行動,是日本長期以來侵華野心的最終全面實施,也絕不是什么偶然事件。中國已經(jīng)喪失了臺灣、澎湖列島和東北等一系列領土于日本侵略者之手,日本還霸占了中國剩余領土內一系列軍事、經(jīng)濟主權,更甚而要侵占華北,中國已經(jīng)到了忍無可忍、不得不還手的最后地步了。日本知道中國已經(jīng)不可能再有任何的退讓,漸進式的蠶食已經(jīng)走到了盡頭,再也行不通了。為此,日本急不可耐地拋棄了漸進式蠶食的方法,為了實現(xiàn)預定的大陸政策,對中國開始全面出擊,企圖根本上滅亡中國。然而,侵略者總要給自己粉飾一下,說什么是由于中國的“反日”行為才造成了日本的被迫反應——簡直是一派胡言,潛臺詞無非是“中國應該順從地接受日本的統(tǒng)治、占領和奴役”。而這,只能是日本侵略者自己的夢想罷了。

今天,請向所有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,為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而英勇捐軀的先烈致敬!正是千千萬萬個他們,以與子同袍、以身殉國的永恒氣節(jié)拋頭顱灑熱血,捍衛(wèi)了一個民族的不屈尊嚴。英雄永在,精神不朽!更提醒你我:振興中華,吾輩自強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