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新能源汽車行業(yè)日趨火熱,世界各國都在加快向新能源汽車的轉變,也因此,各國對動力電池和其上游鋰資源的重視程度也與日俱增。動力電池方面,據近期市場調研機構 SNE Research 最新數據顯示,在2022年一季度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排名前十的企業(yè)中,來自中國的寧德時代、比亞迪、中創(chuàng)新航、國軒高科、蜂巢能源、億緯鋰能強勢霸占6席,由此足以可見中國動力電池企業(yè)的強勢。
中國在電池金屬行業(yè)的主導地位在不斷迫使美國和歐洲做出應對。拜登政府便不止一次提及要加快美國關鍵電池金屬的生產;而全球最大的鋰礦商Albemarle Corp.也正在構建其美國供應鏈。
Albemarle Corp.首席執(zhí)行官肯特·馬斯特斯(Kent Masters)表示,該公司正計劃建造一個設施,用以將原始鋰轉化為用于制造電動汽車電池的化學物質。該公司還將內華達州最大的Silver Peak礦的產能提高一倍,并可能重啟北卡羅來納州的另一個礦。據鋰總裁埃里克·諾里斯稱,總部位于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的Albemarle的工廠預計將在四到五年內上線。 而美國電動汽車初創(chuàng)公司Rivian的首席執(zhí)行官RJ Scaringe此前也曾發(fā)出警告:跟即將到來的電池短缺相比,目前的芯片短缺可能只是一道“開胃小菜”。汽車研究中心(CAR)發(fā)布的一份報告顯示,2030年前電池產量將無法滿足需求,預計在2022年至2029年期間,全球將有逾1870萬輛電動汽車缺少電池;特斯拉首席執(zhí)行官馬斯克也曾多次提到,電池原材料供應可能會成為一個重大問題,并多次呼吁原材料供應商多開采一些礦,尤其是鋰礦。在5月10日接受采訪時,馬斯克再度提到,特斯拉未來不太可能收購其他汽車制造商,但存在可能性收購一家礦業(yè)公司。
據基準礦產情報公司(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)的數據顯示,過去一年里,由于鋰開采速度落后于電動汽車的需求,鋰的價格上漲了兩倍多,高昂的成本足以讓業(yè)內了解到原材料的重要性。
因此,近期不少國內外廠商紛紛切入鋰市場。周一,大宗商品貿易商托克集團還宣布計劃在英國投資新的鋰精煉廠。據悉,作為該投資的一部分,全球最大金屬交易商之一托克將為Green Lithium尋找原料,后者計劃在英格蘭北部建立工廠,年產5萬噸,并將成品銷售給歐洲各地的客戶。
另外,5月4日,澳大利亞AVZ礦業(yè)公司發(fā)布公告稱其子公司Dathcom礦業(yè)公司正式獲得Manono鋰錫礦項目的采礦許可。最新報告顯示,Manono礦山產能將由此前70萬噸SC6鋰精礦擴張至160萬噸,使用年限由20年擴張至29.5年。
而智利方面也一直在爭取鋰礦、銅礦的國有化,不過該提案的相關進程屢屢受阻,在上周六的制憲會議上,該提案再度被駁回;而墨西哥方面則在4月19日下午通過了由總統AMLO提出的法案,要求向國有企業(yè)在鋰礦開采的地位上優(yōu)先于私人投資。總統AMLO表示,鋰作為包括車用電池的組成部分,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。墨西哥將審查現有的鋰開采合同,包括贛鋒鋰業(yè)公司墨西哥建設的鋰礦項目。若該提案最終通過,石油和鋰將被墨西哥列入戰(zhàn)略礦產。
除了國外的企業(yè),國內企業(yè)近期在鋰資源的布局上也動作頻頻。電池生產商國軒高科與阿根廷國有采礦公司Jujuy Energía y Minería Sociedad del Estado(簡稱JEMSE)就潛在合作簽署了諒解備忘錄,擬在當地建立一個電池級碳酸鋰的精煉廠。在津巴布韋,盛新鋰能與中礦資源將組建合資公司,在鋰礦項目上加強合作。
礦業(yè)巨頭天齊鋰業(yè)與電池生產商中創(chuàng)新航展開合作,除了達成《碳酸鋰供應框架協議》之外,兩家公司還將就電芯及電池材料、新材料、鋰鹽、鋰礦等領域開展共同投資、合作研發(fā)等多領域的合作。
中礦資源也在5月10日發(fā)布公告稱,公司與盛新鋰能在津巴布韋設立合資公司,繼續(xù)在該地尋找其他鋰礦項目,并加快推動雙方在津巴布韋的中早期鋰礦礦權項目的開發(fā)。
不過雖然一眾企業(yè)在鋰礦以及鋰鹽等的布局如火如荼,但國內鋰鹽的價格在此前經歷一波下行后于近期持續(xù)維穩(wěn)。國產電池級碳酸鋰現貨均價穩(wěn)與46.15萬元/噸的價位,而氫氧化鋰則在持穩(wěn)多日后,近日小幅下跌1500元/噸,均價報46.75萬元/噸。
與此同時,金屬鋰價格也持續(xù)下行,據SMM現貨價格顯示,截止到5月11日,金屬鋰現貨均價已跌至305.5萬元/噸,已連續(xù)四個交易日單日跳水10000元/噸。
中信證券表示,隨著澳洲鋰精礦售價有望在22Q2漲至5000美元/噸以上,國內鋰鹽企業(yè)的生產成本將上行至40萬元/噸。由于二季度以來國內鋰價高位回落,這將導致國內鋰鹽企業(yè)的盈利空間收窄,2022年一季度或成為外購鋰精礦的鋰鹽企業(yè)的盈利高點。同時由于鋰精礦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支撐,國內鋰價下行空間有限,價格或將在年中止跌。